| 
   
取向 
 | 
  
   
忠實觀 
fidelity
  perspective 
 | 
  
   
相互調適觀 
mutual
  adaption 
 | 
  
   
締造觀 
落實觀、行動締造觀 
enactment
  perspective 
 | 
 
| 
   
模式 
 | 
  
   
目標模式 
 | 
  
   
情境模式 
 | 
  
   
歷程模式 
 | 
 
| 
   
課程定義 
 | 
  
   
課程即計畫性課程,由教師實施和評量。 
 | 
  
   
課程定義課程除計畫性課程以外,因各種脈絡因素而產生不同意義。 
 | 
  
   
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創造的經驗所組成。 
 | 
 
| 
   
課程知識 
 | 
  
   
教室外的學者專家創造的,教師必須完全信仰。 
 | 
  
   
學者專家決定,教師實施調適情境脈絡而產生不同的意義。 
 | 
  
   
運用專家知識、師生在實踐情境互動所產生的知識。 
 | 
 
| 
   
課程改革 
 | 
  
   
理性的、系統的、實踐的過程。 
 | 
  
   
不可預測,教師在實施過程中主動調適。 
 | 
  
   
師生成長過程,重視參與者主觀世界的改變。 
 | 
 
| 
   
教師角色 
 | 
  
   
知識的消費者。 
 | 
  
   
課程實施中的積極調適角色。 
 | 
  
   
重視教師行為與學生的需求的統整。 
 | 
 
| 
   
說明 
 | 
  
   
這類教師認為課程是計畫性,而且是居於核心地位。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計畫性的課程是由專家所規劃設計的,而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儘量忠實完整的講這種課程傳遞給學生。 
 | 
  
   
這類教師認為課程是設計者與教師之間不斷調整協商的結果,他們用自己的看法來解讀原訂的課程計劃,加入自己的意見。這類教師又可細分成兩類,一類是較實務的,他們除了實施之外,還關心課程與社會結構、意識形態、價值問題間的關係。 
 | 
  
   
這類教師認為課程並不是事先存在的、外來的、或是靜態的,它應該是教室現場內師生互動的經驗與過程。所以這類教師認為師生才是課程發展的設計者、主角,他們從自己的經驗中主動的創造課程。 
 | 
 
2015-02-04
課程實施觀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