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   
課程名稱 
 | 
  
   
定義說明 
 | 
  
   
例 
 | 
 
| 
   
科目課程 
學科課程 
分科課程 
 | 
  
   
根據學校教育目標和學生發展水平,分別從各門學科中選擇部分內容,組成各種不同的學科,彼此分立地安排它們的教學順序、教學時數和期限。它有助於教學科目的設計與管理,也易於教師的教學。 
 | 
  
   
各學科科目。 
 | 
 
| 
   
相關課程 
 | 
  
   
基本上仍以科目為課程組織單位,但將性質相近的科目加強統合聯繫,但不破壞各學科的領域界線。 
 | 
  
   
國文課討論到唐詩,歷史課也討論到唐詩。 
 | 
 
| 
   
融合課程 
合科課程 
 | 
  
   
以科際整合的觀點,把有關的科目合併起來,將教材加以重新組織排列成一個新的科目。其目的在減少分科課程支離破裂的弊病,使學生獲得更完整的學習經驗,期望能切合實際生活情境。 
 | 
  
   
公民、歷史、地理合為「社會科」;化學、物理、生物及地科合為「自然學習領域」 
 | 
 
| 
   
廣域課程 
廣博課程 
 | 
  
   
將人類實際生活或文化活動分成若干大範圍,而將有關知識或材料統合組織,分為幾個大類進行學習,不細分科目,以擴大知識領域。BUT廣域課程較缺乏知識結構的完整性,不易作深入探討,學生只習得粗淺及概要的知識;而且編製不易,教師須具備較佳的課程設計能力。 
 | 
  
   
九年一貫七大學習領域。 
美國國小課程將文學、藝術、舞蹈及哲學等科目整合為人文學(humanities)。 
 | 
 
| 
   
核心課程 
 | 
  
   
以人類基本活動為主題而編制的課程系統,可以避免學科課程距離生活過遠,能對兒童的興趣和動機給予必要的引導,也可避免活動課程內容過分零散的缺點。 
 | 
 |
| 
   
經驗課程 
活動課程 
兒童中心課程 
 | 
  
   
打破學科邏輯組織的界限,以學生的興趣、需要和能力為基礎,通過學生自己組織的一系列活動而實施的課程(Dewey提倡) 
 | 
 |
| 
   
同位課程 
 | 
  
   
把全日授課時間分為二部分,3/4進行相關課程,1/4進行活動課程,兼顧系統知識與兒童需要及興趣。 
 | 
 |
| 
   
螺旋式課程 
 | 
  
   
教材由具體到抽象、由簡單至複雜、由動作表徵至符號表徵等循序漸進,使每一階段的學習自成一個圓周,以後難度漸升高,範圍漸擴大,終而學習到完整的知識。(布魯納Brunner) 
 | 
 |
| 
   
課程 
 | 
  
   
核心課程 
Core Curriculum 
 | 
  
   
活動課程 
Activity Curriculum 
 | 
 
| 
   
課程 
特徵 
 | 
  
   
以一個科目、一個領域、或一個重要問題為課程之核心,其他科目與核心聯繫(由教師設定主題讓學生學習)。 
 | 
  
   
以兒童為中心,學生之興趣及目的決定教學內容,活動之選擇、設計,全由教師和學生合力完成。 
 | 
 
| 
   
組織 
方式 
 | 
  
   
以學生之經驗為組織重心,藉著直線式的發展、同心圓式的擴展、或螺旋式的累積等組織方式,達到統整各項學習之目的。 
 | 
  
   
活動多、科目少,教學內容無一定順序,以學生之興趣為發展中心。 
 | 
 
| 
   
評論 
 | 
  
   
1.    
  具生活功能性,易於類化應用。 
2.    
  未能提供系統知識。 
3.    
  較難有效重組教材內容,易顧此失彼。 
4.    
  有能力重組教材之師資難覓。 
 | 
  
   
1.  
  較尊重人性,可能會導致「充份發展」或「混亂」的兩極化局面。 
2.    
  要將經驗轉為有組織之知識,頗為困難。 
3.    
  經驗之教材之連貫性差。 
4.    
  設備及師資配合困難。 
 | 
 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