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   
文化說 
 | 
  
   
斯普朗格Spranger 
 | 
  
   
教育本質為文化價值的選擇、保存、延續及創造。 
慎選文化材作為教育材。 
個人精神生活的活動方向分為理論型(真)、經濟型(利)、審美型(美)、社會型(愛)、政治型(權)、宗教型(聖)。 
教育應注重個人個性的發展,使個人接受文化陶冶。 
 | 
 
| 
   
李特Litt 
 | 
 ||
| 
   
自我實現說 
 | 
  
   
笛卡兒Descartes 
 | 
  
   
我思故我在,個人的自我存在具有必然性與必要性。 
自我是一種實體,一種存在的形式。 
 | 
 
| 
   
馬斯洛Maslow 
 | 
  
   
教育即是本能自我達到理想自我的動態歷程。 
需求層次理論的最高層次為「自我實現」。 
 | 
 |
| 
   
羅杰斯Rogers 
 | 
  
   
人本主義。人在生活經驗中能得到「自我觀念」。「自我觀念」是個人人格的核心及自我實現的原動力。理想的「自我」及「知覺的自我」差距越小,人格發展越健全。 
 | 
 |
| 
   
開展說 
 | 
  
   
康米紐斯Comenius 
 | 
  
   
神賦予人一切生命的本質,教育是提供是當環境,讓個人自由依序發展。 
教育為個人由內向外開展本身潛能之歷程。 
真正的教育允許兒童擁有最大自由。 
 | 
 
| 
   
裴斯塔洛齊Pestalozzi 
 | 
 ||
| 
   
福祿貝爾Froebel 
 | 
 ||
| 
   
生長說 
 | 
  
   
杜威Dewey 
 | 
  
   
人具備依賴性與可塑性。 
經驗具有繼續性與交互作用性。 
教育為傳遞與溝通經驗的歷程。 
 | 
 
| 
   
社會化說 
 | 
  
   
涂爾幹Durkheim 
 | 
  
   
教育目的在使人社會化。個人是社會的產物。 
社會是教育的基礎,教育是社會的機能,是一種社會現象。 
教育為一種使未成熟者達到成熟狀態的歷程。 
 | 
 
| 
   
拿托普Natorp 
 | 
 ||
| 
   
柏格曼Bergman 
 | 
 
2015-02-04
教育本質論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